1、中式古典风格是室内装修风格的一种,是在室内布置、线形、色调及家具、陈设的造型等方面,吸取传统装饰“形”、“神”的特征。
2、中式古典风格的主要元素有中式家具的案、桌、椅、床等。
3、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宜设而设,精在体宜;删繁去奢,绘事后素;因景互借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4、 中式古典风格简介 中式古典风格的室内设计,是在室内布置、线形、色调及家具、陈设的造型等方面,吸取传统装饰“形”、“神”的特征。
5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、天棚、挂落、雀替的构成和装饰,明、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。
6、 中式古典风格常给人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,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。
7、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,所以谈及中式古典风格实际上还包含民族风格,各民族由于地区、气候、环境、生活习惯、风俗、宗教信仰以及当地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,具有独特形式和风格,主要反映在布局、形体、外观、色彩、质感和处理手法等方面。
8、 中式古典风格主要特征,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材,充分发挥木材的物理性能,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或穿斗式结构,讲究构架制的原则,建筑构件规格化,重视横向布局,利用庭院组织空间,用装修构件分合空间,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协调,善于用环境创造气氛。
9、运用色彩装饰手段,如彩画、雕刻、书法和工艺美术、家具陈设等艺术手段来营造意境。
10、 中式古典风格元素 中式古典风格的元素主要包括案、桌、椅、床等,以下是中式观点风格的元素介绍: 1.案 又细分为供案、画案、书案。
11、供案通常在厅堂中陈设,多采用雕刻作装饰。
12、案出现在神圣的场合,后来出现的画案、书案则是案类家具的生活化,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特点。
13、 2.桌 中式家具里的桌子有长桌、方桌、书桌、炕桌等。
14、厅堂方桌是一家的门面,通常要上好的硬木,造型稳重端庄,做工细致,装饰考究。
15、桌面通常是1M的距离,这是中国古人的社交距离。
16、 3.椅 中式家具的椅子,有太师椅、有官帽椅、有圈椅,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,其中清太师椅最大,常放在正厅中。
17、 4.床 我们能看到的中式床,是四柱式或者六柱式的架子床,架子上可以围上帷幔,床顶部有顶盖。
18、这是不是有点“屋中之屋”的意思呢?中式床还有罗汉床,有点像加宽的长条椅,没有架子,通常放在书斋午休时用。
19、 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,死板划上等号,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,朴实,亲切,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。
20、注重细节才能突出效果,在住宅的细节装饰方面,具备现代眼光的重视装饰风格非常讲究。
21、尤其是在现代戏是结构的住宅中,往往可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装饰效果。
22、这种装饰手法,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。
23、像屏风,帷幔,翘头案等这些家具,被设计师做来局部装饰,展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。
24、 中式古典风格装饰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,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。
25、 蝙蝠、鹿、鱼、鹊、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。
26、原因是“蝠”与“福”谐音,可寓有福;“鹿”与“禄”谐音,可寓厚禄;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,可寓“年年有余”。
27、 “梅、兰、竹、菊”、“岁寒三友”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,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,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。
28、竹有“节”,寓意人应有“气节”,梅、松耐寒,寓意人应不畏强暴、不怕困难。
29、 同理,石榴象征多子多孙;鸳鸯象征夫妻恩爱,松鹤表示健康长寿。
30、 中式古典风格设计 1.宜设而设,精在体宜 在明清时代,“宜”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。
31、国内专家对其的解释是:“宜可以分为三类,一是因地因人制宜,二是宜简不宜繁,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。
32、(《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》)” 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:“一般设卧榻一、榻前仅置一小几,几上不设一物;设小方杌二,小橱一;室中清洁雅素,一涉绚丽,便如闺阁中,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。
33、” 2.删繁去奢,绘事后素 删繁是指去除过于复杂的装饰,去奢其实也很重要。
34、如今很多设计师一提到以人为本,就以为是“给脖子套张饼”,其实人在家居生活中的不便与方便是相辅相成的,过于奢侈地追求“一低头就能吃到脖子上的饼”,恐怕会起到负效果。
35、 “绘事后素”是孔子的话,是他对美的一种看法。
36、在孔子眼中,绘事是那种装扮出来的美丽效果,而素则是自然的、气质的美,孔子认为“素”要美于“绘事”。
37、这体现了一种“大美无言,大象无形”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。
38、 3.因景互借 去过苏州拙政园的读者都知道这座美轮美奂的园林有一个特色就是“借景”,建于苏州城中心的塔被巧妙地“借”到园林来了。
39、 因景互借,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。
40、居室、住宅、庭院,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,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时代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