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网络劝生者”徐世海:张家界景区跳崖是典型的“约死” 今日热议

2023-04-08 12:53:28 来源:齐鲁壹点 分享到:

记者 郭春雨 李岩松


(资料图)

4月4日下午,发生于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这一起“多人跳崖”事件,跳崖的四人来自不同的四个省份。经公安部门侦查,4人均系自杀,并于现场留下遗书。遗书中有免责声明,称自杀是他们自己的想法,与他人无关。

“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四人跳崖的这个事件,就是典型的‘网络约死’。”被称为“网络劝生者”的心理咨询师徐世海告诉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,“约死”一般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几个人,在网络群聊里约定到一个地方自杀。这种在网络上小规模约定行为一般很难被发现,被称为“网络约死”。

什么是“约死群”?来自天南地北的人,为何同时选择在一处地方跳崖?

经历惨痛,成为“劝生者”

根据张家界市当地通报,4名外省人员(三男一女)在天门山跳崖,其中女子被及时制止,3名男子已跳崖身亡,女子跳崖前因服毒,经紧急送医抢救无效死亡。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,目前4名跳崖者的身份信息显示他们分别来自福建、河北、河南、四川,年龄从22岁到33岁不等。根据媒体报道,这四位跳崖者之前并不认识。

“他们是抱着必死之心去的,先服药再自杀,这就是典型的‘约死’。”徐世海告诉记者,这种“网络约死”都是有组织的行为。

通过在群里“卧底”,徐世海发现了“约死群”的秘密

“一些特别负能量的人,会进入到一个百人的网络大群。本来在里面就是吐槽的说几句负能量的话,但是聚在一起越说越难受,这些人就会再形成一个小群。如果这时候群里再有人怂恿,可能就一起约着去死。”徐世海说,这种网络群被称为“约死群”,里面基本都是年轻人。

在成为“网络劝生者”之前,徐世海的儿子,也因为“约死群”结束了年轻的生命。2020年5月12日,徐世海17岁的儿子浩宇跳楼自杀。在父亲徐世海眼里,浩宇阳光开朗,出事前没有任何征兆。

儿子去世后,徐世海找技术人员恢复了一部分孩子加入的群和聊天记录,在这些蛛丝马迹中,他发现了儿子阳光背后不为人知的角落:“走之前,他浏览的都是一些日本的黑动漫,他还加入各种游戏为主题的群,里面特别阴暗,就跟聊天一样的谈着自杀。

为了调查清楚孩子的死因,徐世海用孩子的QQ号“伪装”了身份,加入了众多这样的网络“约死群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发现了“约死群”的秘密,并遇到了其他有轻生念头的少年。一旦发现“约死”苗头,就会出面干涉,尽力搭救这些有轻生念头的年轻人,他也因此被称为“网络劝生者”。

“约死群”的秘密

“你怎么还不去死,你死了吗?”

“你是不是不敢去死?”

“胆小鬼!”

“往下一跳就得了!兄弟们敬你汉子!”

……

某个“约死群”的内容

这些,都只是一些负能量群里的只言片语。在群聊中,“死”“不想活了”“丧”是经常出现的字眼。甚至一旦有人说出这些字眼,下面就会有一群人跟着起哄,劝着“快去死”。

“一些人,尤其是一些年轻人,根本经不起这么激。有时候本来不想死,但是下面一起哄,他就不得不去死,就是怕没面子。”在此前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的采访中,徐世海曾告诉记者,在网络的“约死群”中,群友很多都是一些年轻人甚至是青少年。最开始这些群可能只是以游戏、动漫为主题。他们在大群里聊天,聊得投机的会拉小群,一般只有十几人。

为了不被群友发现,徐世海就发红包,十几元的红包,群友抢得很高兴,会觉得“这个人大方”“豪爽”,也就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。在群里“潜伏”越久,他越觉得后怕。一些人会公开传递这样的思想——别指望父母、亲人能帮你做什么,想改写人生,只有生命重来。这些话使得本就低落的年轻人更加绝望。

成为“网络劝生者”之前,徐世海原本只是郑州一位普通的公司老板,为人热心,平时在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做志愿者。发现了“约死群”他秘密后,他经常以年轻人的身份潜伏在这些群里,一旦看到谁情绪不对,就私聊相劝,努力拉到阳光下。

“有些时候孩子只是一时想不开。你跟他说几句话打个岔,甚至他面前走过一只小狗一只小猫,都有可能让他从死胡同里走出来。”

劝一条生命,背后可能要十几万字

“网络劝生”,这是一场异常艰苦的“战役”,因为面对的是对方可能积累到满负荷的压力。这同样是一场不能后退的战役,因为背后可能就是年轻人鲜活的生命。

有时候正开着车,信息来了,徐世海会靠边停车,熄火专心陪聊。有时候半夜来信息了,他在黑暗中捧着手机对话,一直到天亮了,对方说“我没事了”。这个过程反反复复,更多的时候,是刚刚放下手机,对方又发来消息:“我还是觉得什么都没意思,不想活了。”

曾经有个年轻人已经到了楼顶,又被徐世海劝了回来。

“当时劝他已经没用了,我最后着急了就骂他,什么难听骂什么。”徐世海说,这么大的少年就怕被激怒,被激怒后两人对骂、约架,最后这个年轻人从楼顶天台上走了下来。

很多人走出人生低谷后,最终删掉了他的联系方式。徐世海理解,觉得这是好事,因为生活重新开始了,忘掉过去挺好的。

徐世海在2021年的一次“劝生”聊天

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劝回来。有时候今天还在聊天的,第二天人就已经不见了。对于这种情况,徐世海说,只能劝自己“想开”。

“我尽力了。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已。”曾经有个家长在孩子自杀后翻看孩子聊天记录,发现曾经跟徐世海聊过,虽然聊天记录已经删除,但徐世海是成年人。这个家长找到徐世海,想跟他拼命——徐世海理解他的心情。因为自己也曾在这种绝境中挣扎。就像溺水的人,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。孩子自杀了,家长想要发泄、想要找到原因,否则内疚、猜忌和自责会让人活不下去。

徐世海把自己跟这个孩子的聊天记录都一点一点翻给这个家长看——密密麻麻,全部都是劝着孩子活。

看到最后,徐世海跟这位家长,两个人一起抱头痛哭。

“劝一个孩子,听起来简单。就是跟他们聊天,实际上要几万字、几十万字才行。”徐世海给记者看他右手的食指,相比别的手指,食指的指甲明显短了一截,“我不会用拼音,都是用手写,把指甲都给磨秃了。”

求救的信号

让徐世海难过的是,每一个自杀的人,在做出错误决定前,其实都曾经发出过求救的信号。只是自己错过了儿子的信号。“他们会自救。有些年轻人,会省出自己的零花钱,去买抗抑郁的药。”

徐世海说,做出极端事情之前,很多人会意识到自己“生病了”,他们会有意无意的对外界发出求救的信号,如果有人能够捕捉到这种信号,鼓励一下他们,开导一下他们,甚至只是听听他们说什么,也许就能把他们从情绪的泥潭拉出来。

“压力正在走向低龄化。以前是初中、高中,现在小学都已经开始了。”徐世海说,他开始理解当代孩子的压力。

他观察过一些家庭,父母自认为成了孩子的朋友,但孩子并不认可。很多孩子的压力,父母也并不认同。

曾经有个男孩重度抑郁,原因是学习成绩一般,父母给他托关系转学到了一个重点中学,结果成绩更差了,孩子提出想要回以前的学校,被父母激烈的反对:“我为了你花这么多钱去求人。”

从早到晚,徐世海时刻都要关注自己所在的群

还有个女孩自残,因为父母离婚后,她被判给了母亲。父亲没有尽到抚养义务,她恨父亲,也恨自己,觉得是自己把母亲给带到了人生的困境——觉得只要是自己死了,母亲的生活才会变好。

……

每一个在网络阴暗角落里说着“不想活了”的年轻人背后,几乎都有一段他们无法向亲人启齿的纠结历程。

就在今年的4月7日,徐世海刚刚搭救了一个想要轻生的女孩,把想要跳楼的孩子劝下来,带着她吃了一顿“很好吃,肉很多”的中午饭。女孩自杀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犯错被学校通知了家长,一时想不开。在劝解并吃了一顿饱饭后,女孩的心态平静了下来。

“这几年我至少救了一百多个人。”徐世海说,网络的角落里有阴影,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,“家长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,这比成绩、比能力等更重要。”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时代城建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